那么,如何才能迅速覺察到新生代、Z世代等,這類正在崛起的消費者主力軍與傳統(tǒng)消費者的喜好變化?又如何理性看待被貼滿“Special”標簽的Z世代背后的消費邏輯?
或許,營銷人需要明白的是,如今的顧客購買的不再是商品、欲望,而是他們的“期望”,期望這個世界能懂得他們的“奇奇怪怪”,有品牌能夠愿意陪伴他們“可可愛愛”。
成功的營銷不應該只看到大的舞臺,更需要察覺細微之處的小生活,小情緒,回歸到人的本質。
1:Z世代的大時代VS小生活
當“保溫杯里泡枸杞,可樂罐里加生姜”的新式養(yǎng)生成為熱門話題;當消費者開始熱衷于“生機療愈”,轉向對精致露營作為娛樂休閑;當“玄學賦能”成為年輕人日常的寄托,甚至用來作為自我認知完善提升的重要途徑……我們常常會抱怨,我們不懂顧客了。
其實非也,只是我們不能充分地意識到,今天的顧客是以精神個體存在的,他們在消費行為中就會更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滿足,其消費行為與其價值觀緊密相連,消費行為的動因也就會偏向于價值觀驅動。
2: 高度不確定的時代,安全感該怎樣給?
比如,最近特別火的「一整根」飲料,就結合當下年輕人的需求,創(chuàng)造出在便利店中就能購買到的“內置一整根人參”的軟飲。據悉即將推出的2號水,更是添加更多坊間傳聞的“大補”、“敗火”之物,如牡蠣肽、黑松露,以及小雛菊。
以此為例是因為,這類產品其實是看到了新生代消費者對于養(yǎng)生、對于獵奇以及來自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文化中信仰的需求,圍繞“不喝無用水”的品牌理念,推出帶有“人參”的水,在飲品賽道能夠出圈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傳統(tǒng)化的養(yǎng)生產品迎合了“向死而生”的療愈需求。
Z世代出生的年輕人與互聯(lián)網高速發(fā)展相伴成長,他們一直身處于社會飛速變遷的奔流中,形形色色的消費命題、生存命題、階層命題、價值觀命題都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激烈的沖突感。巴納姆效應就解釋了為什么有很多人在請教過星座博主、運勢博主后都認為他們說得“很準”,因為那些求助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,而事實上這些博主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,都是一些籠統(tǒng)的、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。
在當下的商業(yè)社會中,我們無時無刻不再被廣告裹挾著,從社交媒體到商業(yè)廣告,都在鼓吹放縱和滿足欲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