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的品牌定義說的是,只要你有名字有標識有符號,就是一個品牌,品牌就是為了和別人家的商品做區(qū)別的。據(jù)說最早的品牌誕生于公元前1300年前,古代制作的陶器工匠把自己的標志標在作品上,以方便人們選擇購買。而如果發(fā)現(xiàn)這個商品有問題,他們也可以追索這個商家獲得賠償。
1266年,英國法律要求面包師在每一款面包上做出記號,目的是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有人缺斤短兩,馬上就可以知道是誰。
這里面可以看出關于品牌的幾個重要作用。第一個是降低顧客的選擇成本,或者選擇風險,因為一個有長期信用的品牌,顧客選擇它的成本很低,不用再思考和搜索更多商品就可以;第二個是品牌存在的作用是讓社會可以有效地監(jiān)督它,而不是出了問題概不認賬;當然因為讓顧客產生了信任,商家的營銷成本就降低了。
所以我們想擁有“品牌”的時候,不但要知道擁有它的好處,也要知道擁有它的“壞處”,就是你不敢做壞事。如果你做壞事卻不想負責,那就不是在建立品牌。
你看許多微商和抖音商家,無良的微商是收割一批韭菜就走,所以它注定無法建立品牌資產;我最近在看抖音的櫥窗商品,發(fā)現(xiàn)抖音商城里的商品評價就做得不好,投訴也不方便,如果追溯責任困難,那就很難做成品牌,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很多路要走。
我講的是基本的品牌定義,它指的是具體的每個不同商品提供者的區(qū)別,這個區(qū)別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消費者選擇起來方便,同時也更方便監(jiān)管者對供應商監(jiān)管,品牌的這兩個作用至今也沒有改變。而這兩個作用帶來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商家營銷成本降低了,因為消費者會主動找你。
一定有人會說,這不叫品牌。因為通常我們覺得可口可樂,耐克才是“品牌”,而一個普通的汽水它是“沒有品牌”,海底撈有品牌,交大東路上的一個夫妻開的火鍋店就“沒品牌”。上面這句話代表了我們對品牌含義的通常理解,但是我認為這么講品牌不嚴禁,因為這個夫妻老婆店的火鍋,它對于周圍的街坊鄰居也是有品牌的,也許他們兩個人老實善良,也許他們熱情周到,周圍的人就愿意來吃火鍋。
那么,一個名聲很差的火鍋店有沒有“品牌”?也有。它有的是差的品牌名聲。為什么我們會說“好品牌,差品牌,大品牌,小品牌”?這不就在邏輯上說明,品牌不管好壞,不管大小,都是有品牌的嗎?
所以我剛才說的那個關于“品牌的好處”的結論,表述上也有問題的,我說品牌是為了給消費者降低選擇成本,其實是“優(yōu)質品牌和劣質品牌的差異”降低了消費者選擇成本,其實是“品牌這個機制”降低了社會的監(jiān)督成本,而不是“品牌”降低了社會監(jiān)督成本。如果一個商家出了問題不想負責,它不是“沒有品牌”了,而是它的品牌信用失去了,就像一個人借錢不還,那下次就沒人借他了。
所以如果讓我用我的語言重新表述一下“品牌是什么”,我會這么說:
品牌是為了商品或者服務提供商之間為了互相區(qū)別而產生的、屬于每個提供商的獨特的名字、符號、標識,或者是這些元素的組合。法律上來講,每個注冊過名稱和標識的服務商都有自己的品牌。品牌本身是不能給企業(yè)帶來好處的,能給企業(yè)帶來好處的是品牌積累下來的與品牌緊密相關的商家的信用、品牌符號代表的內涵和相關商品品質的承諾,或者可以簡單的說叫做“品牌聲譽”。
這本書名叫《戰(zhàn)略品牌管理》,那管理的是什么呢?是品牌的資產。品牌資產是貫穿全書的,我將會在第二章開始介紹品牌資產的概念。
網紅對品牌有沖擊嗎?
有人問我,現(xiàn)在網紅帶貨動不動就一次賣幾千萬,那我們建立品牌還有用嗎?豈不是用網紅直接賣貨就好?
問這個問題,說明你還沒有真正搞懂品牌的意義。一個商品有品牌,其實一個網紅也是有品牌的,為什么李佳琦直播帶貨厲害,因為李佳琦已經成為網紅中的“優(yōu)質品牌”,我們也可以認為網紅是一個渠道商,他們與沃爾瑪、郵購、微商、自媒體電商等等沒有本質的區(qū)別,都是一個商品的銷售渠道,但是銷售渠道本身都各自有品牌。沃爾瑪,711,拼多多,宜家,大悅城,云集,唯品會,天貓等等都是渠道品牌,李佳琦也可以算是一個渠道品牌。
網紅可以把一個“不知名品牌”的商品迅速賣爆,本質上來說,是網紅用自己的個人品牌為這個不知名品牌進行了背書,也就是渠道品牌為非知名品牌提供了“品牌保障”,由于顧客相信李佳琦這個渠道,所以他們愿意相信這個渠道里賣的商品都是好的和有保證的。
這是一種迅速建立顧客信任度的方法,和其他品牌找明星代言是同樣道理,就是用明星的品牌信用為我的品牌做擔保,迅速建立起顧客的信任。
網紅帶貨這個現(xiàn)象不是證明創(chuàng)建品牌沒用了,而是代表著另一個渠道品牌的崛起。
品牌不僅僅針對消費者
品牌不僅僅對顧客有用,它還影響雇員、社會、供應商、投資者等等。所以如果單算喜茶或者耐雪的財務營收,它們是很難達到這種估值的,因為在全世界的股市中,餐飲行業(yè)PE都是最低的,這樣的估值其實是“品牌資產”為它們帶來的估值溢價。
比如網易最近的事,就會影響雇員對這個品牌的看法。我昨晚跟我同學吃飯,他還提到,要盡快籌錢給供應鏈,因為他要挽回自己企業(yè)在供應鏈那里的品牌信用,盡管企業(yè)還在虧損。
前幾天我聽一個朋友說,有個購物中心為了跟其他兩個購物中心競爭海底撈,為海底撈提供兩年的免費場地,外加上千萬的裝修補貼,這也是海底撈品牌力帶來的談判籌碼。
所以,品牌的影響無處不在。